服务热线:

垃圾应急填埋防渗膜连接、砾石层施工这样做才达标

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工程是破解区域 “垃圾围城” 困境的关键民生项目,而防渗工程作为填埋场的 “地下防线”,直接决定其是否会对土壤、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,是保障工程环保效益与长期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。结合大田县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工程实际,其防渗工程的重难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,需通过精细化管控逐一突破。

一、防渗膜铺设:筑牢 “基础防线”,质量决定工程寿命

防渗膜是填埋场防渗体系的核心载体,本工程需铺设大面积防渗膜,其铺设质量直接关联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寿命与防渗效果,是整个防渗工程的首要重点。

在施工管控中,需从三方面强化质量把控:

严格遵循设计规范,提前对铺设基面进行平整处理,清除尖锐杂物、碎石等,避免基面凸起物刺穿防渗膜,确保膜体与基面贴合紧密。

控制铺设张力与拼接顺序,根据现场气温、风力调整铺设速度,避免膜体因拉伸过度产生褶皱或应力集中,同时按 “由下至上、分区推进” 的原则铺设,减少膜体位移风险。

加强过程巡检与验收,安排专人对每一卷防渗膜的外观、厚度、材质参数进行二次核查,铺设后采用真空检测、气压检测等方式排查膜体完整性,杜绝因材料缺陷或施工疏漏留下渗漏隐患。

二、防渗膜连接:守住 “关键接口”,杜绝渗漏通道

防渗膜的连接部位是整个防渗体系的薄弱点,若连接不充分、焊接不均匀,或与配套设施衔接不严密,极易形成渗沥液渗漏通道,进而污染地下水资源与周边生态环境,因此 “零渗漏连接” 是工程的核心难点。

针对不同连接场景,需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:

膜体焊接环节,优先采用双轨热熔焊接工艺,根据防渗膜材质(如 HDPE 膜)调整焊接温度、压力与行走速度,确保焊缝宽度、熔深符合规范,每道焊缝均需进行拉力测试与真空检测,不合格部位立即返工。

重点攻克 “膜 - 管” 衔接难题,对于竖向沼气导排管、渗沥液导排管等引出管道,采用 “法兰 + 密封胶 + 防渗膜包裹” 的复合连接方式,先在管道外壁焊接预埋件,再将防渗膜与预埋件热熔焊接,最后在接口处缠绕密封带并涂刷防腐涂料,实现 “双重密封”。

加强特殊部位处理,针对填埋场转角、边坡等异形区域,采用 “预制成型 + 现场补焊” 的方式,避免膜体在转角处因拉伸产生裂缝,同时对所有连接点做好标识与记录,便于后期运维追溯。

三、砾石渗沥层施工:兼顾 “导排性能” 与 “防渗保护”

砾石渗沥层位于防渗膜上方,承担着导排渗沥液、分散上部荷载的重要作用,其施工需同时满足 “渗透性” 与 “防渗膜保护” 双重要求,是工程的另一大难点。

施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要点:

严格筛选材料,选用粒径为 20-50mm、级配均匀的花岗岩砾石,确保砾石孔隙率不低于 35%,同时检测砾石含泥量(需≤3%)、压碎值(需≤15%),避免因颗粒过细导致渗沥层堵塞,或因强度不足产生沉降。

优化施工工艺,采用 “分层摊铺 + 机械碾压” 的方式,每层摊铺厚度控制在 300-500mm,碾压时选用轻型压路机(≤5t),避免重压破坏下层防渗膜;摊铺前在防渗膜表面铺设土工布防护层,防止砾石棱角划伤膜体。

强化过程监测,施工中定期检测渗沥层渗透系数(需1×10⁻³cm/s),同时采用水准仪监测摊铺平整度(偏差≤50mm),若发现局部颗粒集中或压实度不足,立即进行补铺或二次碾压,确保渗沥层导排功能稳定。

总之,大田县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工程的防渗工程需以 “零渗漏” 为核心目标,通过聚焦防渗膜铺设、连接、砾石渗沥层施工三大重难点,建立 “材料管控 - 过程巡检 - 验收追溯” 的全链条质量体系,才能筑牢填埋场的环保防线,为区域生态安全与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撑。